在疫情期间,众多省份以省级单位为防控单元展开行动,而江苏却采取了“散装”的应对策略,频繁成为网络热点江苏以外 谁是中国第二“散装”大省,同时内部也出现了核心位置争夺的现象,这一切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种原因和故事?
“散装”防控引关注
在众多省份以省级单位进行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,江苏省采取了与众不同的策略,即采用“零散”的方式进行防控。直至1月28日南京实施新的防控举措后,江苏才发布了关于延迟复工的具体通知,将复工时间推迟至2月9日24时。此举导致苏州、南京等地的民众对于应遵循哪一方的安排感到困惑,引发了网友对于“散装江苏”现象的广泛讨论。
各地政策频出台
2月3日,常州公布实施了六项实质性措施;紧接着,盐城迅速响应,一口气推出了二十项政策;此后,泰州、徐州、无锡、镇江、南京等多个城市也陆续发布了针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。这些政策均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,充分体现了江苏省各市的自主性和积极性。
独立成团援孝感
2月7日江苏以外 谁是中国第二“散装”大省,国家卫健委发布政策,实施“一省帮一城”计划。江苏承担了对湖北孝感市的支援任务,但后续实际转向支持黄石市。江苏的救援队伍与其他省份的救援队形成鲜明对比,它们以13个市为单位独立组成团队前往湖北孝感,此举再次将“散装江苏”现象推向了公众视野。
发展均衡是根源
江苏省的经济分布较为平均,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的统计,在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,江苏省下辖的13个地级市均位列全国GDP百强城市之列。这些城市对省会的依赖程度较低,公共资源分配也并未集中于省会南京市。
公共资源分布广
2018年,中国顶级医院100强榜单中,江苏省的多家医疗机构名列其中。该省下辖的13个地级市中,有9个设有国际机场,这一数量在全国各省中位居首位。在高铁网络布局上,南京与众多地市之间尚无直达线路,南北方向亦未实现铁路直接贯通,这些情况均反映出江苏省内各地区的相对独立性。
对比其他省份
江苏13个地市均跻身GDP百强城市行列,而山东有15个地市、广东有11个地市同样表现突出。其中,山东的青岛与济南,与江苏的苏州及南京类似,显示出省会城市的吸附力相对较弱。江苏所采用的这种分散式的发展模式,在全国范围内独具特色。
您是否认为江苏省所采用的这种分散式的发展策略,在推动其未来的发展过程中,其正面影响是否超过负面影响,还是负面影响更为显著?